曾论社工:企业社工服务的资源整合

曾凯   2014-08-01
0

1.建立政府资源整合线

整合财政资金,常见的有效形式有:政府购买服务、公益招投标、公益创投、直接资助、以奖代补等;整合事业单位资金,常见的有效形式有:项目招投标、合同购买、以奖代补等;整合场地、设备、设施资源,常见的有效形式有:无偿划拨、象征性收费转让、无偿或低偿租用等;整合教育资源,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培训或学习活动,常见的有效形式有:入职培训、资格培训、督导培训、职称培训、法人培训、专业沙龙、巡回演讲、考察学习、对口观摩等;整合宣传资源,融入政府,借势扩大机构和社工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整合公共关系资源,常见的有效形式有:承办政府组织的研讨会,参与或承办政府组织的“社工宣传周”活动等,藉此宣传机构形象,扩大机构知名度。

2.建立社区资源整合线

企业是场域,既存在企业内社区,如生活区、厂内社区;也存在企业间社区,即工业园区型社区。对于前者,如有居委会建制的,把企业作为社区主要单位,确定资源整合重点是政府应承担但未到位的公共服务;如无居委会建制的,锁定驻社区的企业二级单位,确定资源整合重点是企业办社会的欠账部分和地方工会资源的介入。对于后者,把企业作为社区的成员单位,以园区议事协调性组织为依托,以社区共建为抓手,以资源共享为基本手段,释放企业爱心资源,激活企业合作资源,突出工业园区型社区的特点。同时,在社工机构内部有效整合企业社工和社区服务两类专业资源,共同推进企业社工服务向社区延伸。

3.建立企业资源整合线

整合硬件资源,作为启动点,大力推进企业场地、设备、设施等物理资源的全面开放与共享;整合企业群团、社团资源,作为支点,协助企业工建、团建、妇建和残联、侨联、台联等活动,以整合工会资源为主,推进人力互动、专业互补、活动互联,嵌入式推动社工服务交织开展、纵深开展、互益开展;整合福利资源,作为关键点,促进企业关爱员工的资金、物力投入和机会提供常态化;整合制度资源,作为根本点,持续改善员工的劳动环境和生活环境,着力推进社工制度与企业制度的有效对接,直至一体化运作。

4.建立义工资源整合线

按照“社工引领义工、社工加入义工、义工示范义工,义工服务员工”的思路,以提供资源为前提,重点发挥资深义工和专业特长义工的示范作用,促进爱心、技能、人脉三融合,全面发展普通义工,重点培育社工引领义工的服务品牌,形成“社工全程引领、义工处处参与、员工得到实惠”的服务大格局。

(作者为社工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为社工中国网特邀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网站无关。

曾凯

1996年至今,长期在民政部门工作,具有县级、地级、省级和民政部工作的履历。2006年参与国务院第十二次民政会议主报告和全国“十二五”民政规划起草工作。在长期的摸索中上,积累了大量的民政工作经验,已发表15万字的学术成果,先后参与部级课题3个,6次荣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或三等奖。在国内第一次提出“社会户口”概念。现任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改革办主任和社工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