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论社工:社工参与国家社会治理的必要性

曾凯   2014-07-24
0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托底制度。习总书记强调,社会政策要托底。守住社会底线,比如公平、正义、平等、民主、自由等,是专业社会工作的应有之义,这是由社会工作的本质决定的。社会工作的本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消除社会不平等,终结歧视、压迫、贫穷,改变不合理的社会政策和社会制度;它强调的尊重、同理心、案主自决、接纳他人、平权式参与等理念,焕发着民主特质,又具有博爱自由的精神内涵。社会工作的托底性还表现在服务对象上。社工主要服务家庭、服务社区,通过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促进家庭和社区这两类社会和谐的“细胞”健康成长。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重要方法。社会工作主张发展模式,以全人发展的视角,帮助服务对象全面健康成长;主张治疗模式,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帮助服务对象去病去弊,使之自主实现渴望、期待、看法、感受、应对模式和行为六个方面的改变;主张充权模式,个体有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和解决生活困难,同时又需要超越个体审视现时社会制度的不完善;主张优势视角服务社群,而不是问题视角;主张“能力镜片”而不是“需求镜片”介入。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治理的“预警机”。社会工作倡导“预防胜于救助、发展胜于治疗”的理念,是现代社会中一种比较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广大社会工作者长期处于社会服务和管理的第一线,传递社会福利的同时,能够第一时间发现社会问题,反映群众诉求,起到报警的作用;还能够发现社会的潜在危险因素,特别是社工与群众感情深厚,能够得到国家公职人员和党政机关不易取得的信息,便于临机处置,起到预防的作用。(作者为社工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为社工中国网特邀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网站无关。

曾凯

1996年至今,长期在民政部门工作,具有县级、地级、省级和民政部工作的履历。2006年参与国务院第十二次民政会议主报告和全国“十二五”民政规划起草工作。在长期的摸索中上,积累了大量的民政工作经验,已发表15万字的学术成果,先后参与部级课题3个,6次荣获民政部政策理论研究二等奖或三等奖。在国内第一次提出“社会户口”概念。现任深圳市社会福利中心改革办主任和社工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