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作为第三方进驻事业单位开展专业服务,虽然是毕业不足十年的高校毕业生群体,但已经并正在深刻影响事业单位文化。总体来说,社工“同理心”的职业操守简洁易懂,很容易引起中心所有服务管理人员的内心共鸣;社工向善、勤奋、不计较的工作态度,已成为社工的职业形象代名词,对扭转事业单位长期存在的慵懒散现象无疑是很醒目的、可学习的参照系;社工专业、执着、温润如玉的职业特质,像醇酒一样历久弥香,无声地改变社会和影响政策。具体说来,年轻社工的五个品质,值得事业单位在编员工认真抒写与学习。
一是“对人好、得人疼”的工作信念,是驱散工作怨气的法宝。由于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工作制度刚刚起步,事实上还处于“大锅饭”时代,“官本位”思想不同程度存在,人们面对工作中的忙闲不均、苦乐不均、责大于权等“国有病”,容易心生怨气,甚至转为怒气。但是年轻的社工不这么想,他们认为对服务对象,比如孤残儿童、成年孤儿和老人好一点、厚爱三分,能为其分忧几分,心理就很踏实;靠自己用心的工作换来服务对象的好感、赞誉,比什么都甜蜜。年轻的社工群体对降格以求和“万事通”、“勤杂员”等使用现象不予计较,一笑了之,靠的就是这种工作信念的支撑。之所以能够支撑,归根结底,他们深信,任何工作的优劣都是由群众评判的,群众叫好,群众喜爱,就是对工作最高的奖赏。此种工作信念值得事业单位全体干部职工学习。
二是“疾风吹嫩枝”的坚强意志,是催生敢于创新的基因。年轻的社工好比嫩枝,作为新人、新职业、新思维、新样式进驻事业单位,面对新环境、新选择、新冲击的苛刻要求,表现出顽强的生命力,不做人工花棚里的嫩枝,而是做沙漠里的锁阳,呈现不因时空变化的基因特点。大家知道,在中国西北部荒漠原生态环境中,生长着一种神奇的植物——锁阳,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在零下20度的严寒冬日里生长发育,它的周围雪落即溶,地不冻结。2007年以来,社工作为第三方,落地事业单位开展社工服务,持续推动社会服务改革创新,在“冲”、“闯”、“试”的过程中,勇于打破社会质疑、冷漠的偏见,勇于担当各种风险,成功地将西方舶来品移植到大陆华人社会,终于扎根下来。不仅培养出了新中国新一代社工督导,而且开发了中国特色的社工解法,把创新基因深深植入了社工服务。
三是“评估影响品质”的专业执着,是提供优质服务的基石。准确评估老人、儿童、青年、残疾人、流浪者、患者等群体的生活状况,据此提出科学的解决方案,获得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工具支撑和资源链接,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评估工作稍有差池,将直接影响服务对象的生活品质。过去事业单位提供公共服务,满足于业务要点的把握,缺乏结构性描述;满足于直观判断,缺乏量的分析;精确于若干环节,疏于全程全景式掌握,评估工作不够科学、严谨和精准。随着社工新型评估工具的引入,不仅改善了存量员工的思维,也逐步实现了服务便捷化,为后续服务夯实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保有温度”的服务热情,是提供一种勇往直前的秩序。年轻的社工心里有美丽的梦,具有向前冲的决心、一路干的热情和数不清的期盼。他们把这种青春的朝气融入到为民服务中,满腔热情又四季如春地为儿童、老人、残疾人、青年、流浪者、患者等谋福祉。在这种热情的氛围下,服务的温度,或许只是张温暖的笑脸,几句嘘寒问暖,几句鼓气提神,搭把手的片刻间,只是对私密空间的尊重,却一扫传统服务中的“捣蛋孤儿”、“恶搞残童”、“钉子老人”等不人性的“标签”;或许只是下班后的个案记录,夜访院舍的谈心谈话,双休日里寓教于乐的多彩活动,还有挑灯夜读的自我充电,却闪耀着助人自助的职业神采和忘我地辛勤付出。社工施展专业才能,在一点点中累进人性化,把服务中的点点滴滴都变成井井有条,给予老人孩子暖暖的享受,留下社工人生美丽的印辙。
五是“倾听自己声音”的职业责任,是捍卫社会良知的卫士。社工是一项以生命影响生命的是事业,倾听服务对象的生命之音与倾听自己的生命之音本质上是一致的。倾听自己的声音不仅仅是自信,更是一种由衷的责任,一种关切他人生命的仁爱情怀,具体地讲有两项:一是公共政策倡导者。比如福利机构社工,制度赋予了其儿童代言人和老人代言人的角色定位。比如,儿童放学回福利机构后,需要得到程序化、持续性学业、生活照顾和文明熏陶、文体锻炼等院舍服务,得到如“家”般的温暖,当保育员不足以提供完整服务,并出现服务空档期时,社工理当为他们代言,从组织渠道反映问题,提出制度性措施。二是公共政策建言者。社工凭借其“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职业敏感和调查功夫,具有“关怀社会”的情怀,对公共服务政策的缺失具有发言权。正如社工界有一句名言“制度离社工很近”。比如,孤残儿童教育体系缺失,早教不足,特教不专,幼教遗漏,文明教育断线,亟待修补完善。又如,儿童、老人、残疾人评估,不同机构各执一个体系,缺乏权威和对相关部门的约束力。这些非常值得社会政策部门高度重视。(作者为社工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为社工中国网特邀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网站无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