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社工服务是一个体系,具有分层式和菜单化的特点。所谓分层,既包含服务对象,也包含专业社工;服务对象里再细分企业主和企业员工;分层式意即分层开发,不断满足共性和个性化需求。所谓服务菜单,以聚焦问题为前提,引入“技术集成”概念,统筹探访、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方法,整合资源,协同功能,形成层次分明、相互配套、功能互补、可组合、可叠加、可纵深的服务“菜单”。
一、服务企业主的作业方式
(一)排插式服务
社工机构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建立多个接口,有效对接民政、人力资源、工会、社工委等部门。像排插板般由一个平台吸收能量,全面整合社工—政府、社工—社区、社工—企业、社工—义工资源四条线资源。再依“方案定资源”的原则,将整合的资源多口输送到服务对象,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
(二)卫星式服务
围绕企业工会工作,在地方工会部门的支持下,借助高校智力优势,开拓社区为本的心理咨询室,定期开展员工心理健康讲座与咨询,定期为企业配送培训讲座、大型社区活动和权益保障服务,形成企业社工围绕企业工会工作的多点卫星效应。
(三)谘商式服务
机构深入企业开展问卷调研、访谈、申诉、调解等服务,为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管理者、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区之间搭建沟通桥梁,为企业的管理的改善提供第一手资料,为员工参与企业事务提供重要途径。
二、服务企业员工的作业方式
(一)四段式服务
机构为企业员工提供工作段服务,负责员工关系协调,及时化解员工之间的矛盾纠纷;以第三方的角色进驻到企业,建立沟通渠道,代员工向企业反映工作和生活的意见、建议,以及申诉,并及时反馈解决方式和解决结果。提供生活段服务,借助企业图书馆、台球室、乒乓球室、户外篮球场、羽毛球场、生育文化中心等基础设施,设计和开展兴趣小组活动,建立支持网络和互助学习小组,开展各式各样的文艺活动。提供学习段服务,定期设置学习课程,如英语班、粤语班、舞蹈班或者劳动技能培训等课程,开设个人沟通交流、抗压和情绪自我疏导能力的工作坊,协助工会送课程下企业,下园区等。提供应急段服务,针对突发事件,包含自杀在内的生活危机和企业安全事故,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实施危机干预。
(二)回应式服务
根据员工的情感需求和成长需求,在园区或企业开设咨询服务、沟通与婚恋培训、个人素质提升培训与社区活动,既与员工建立信任与亲密关系,又展示社工亲切、热情与专业的形象。通过建立员工社团,发展同辈关系,并在服务中建立粉丝团与铁丝团,培育骨干分子。
(三)早期干预式服务
针对企业员工存在的潜在危机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婚恋工作坊、压力测评、情感宣泄、压力纾解工作坊等相关服务,进行早期干预。
三、服务机构社工的作业方式
(一)启导式服务
编制《员工启导手册》,按照不同的服务领域分册编纂。常年开展头脑风暴活动,采取“打断建制、多次编组、每组一案,不持立场、记录关键、现场晒案,固化程序、尊重少数、众人决议”的讨论方式,找出工作梗阻与症结、深挖隐形知识,内化管理思维。
(二)订单式服务
与高校共建产学研合作模式,为高校提供实习基地、本土化运作实验室和就业岗位,为机构社工提供继续教育基地和本土化运作实验室;高校按照“三明治”办学模式组织教学,开发实务讲义。
(三)EAP式服务
考虑一线企业社工常年以雷锋般的情操倾听诉苦、让人发泄,奔走求助,把快乐献给了案主,把烦恼留给了自己,他们需要社会和机构的关爱,需要搭建清理情感情绪“垃圾”的平台,及时排解因服务沉淀下来的不良情绪。为此,机构启动了“员工援助”计划(EAP),充当机构员工的“垃圾桶”,让员工在机构大家庭里发泄、倾诉、得到爱。
(作者为社工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为社工中国网特邀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网站无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