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危机中包含着复杂尖锐的社会问题,合作应对社会问题,是国际共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推动全球性和地区性社会问题的解决,维护社会正义与人权,专业社工大有所为。建国以来,我国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把社工作为和平使者,派出国门配合外交大局,开展专业服务,符合一贯的国家方针,又恰逢其时。因应国际趋势和我国外交大局,与大国责任相适应的专业社工“国家队”建设呼之欲出。要把社工国际救援和技术输出作为新时期我国公共外交的新亮点,探索建立花钱少、见效快、影响大的对外援助方式,适时组建专业社工“国家队”。
一、组建专业社工“国家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新时期,我国倡导建立公平正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尊重道路选择” 和“包容互鉴”的世界新秩序,社工与国家新秩序的目标都是实现公平正义,社工的助人、利他使命与“美人之美” 是一脉相承的,社工的案主自决价值观与“尊重道路选择”如出一辙,社工的尊重接纳价值观、优势视角方法观与 “包容互鉴”异曲同工,可见社工职业蕴涵着和平基因,专业社工非常适合担当和平使者。
2013年2月慕尼黑国际安全政策会议上,我国外交部指出做大世界蛋糕的新兴经济体与保持总体优势的发达国家并存,这是近几百年来人类历史上所罕见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新兴力量的代表,日益成为国际舞台的主角,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着愈益重要的作用,而更多的国际责任也相应增加。习主席要求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与此同时,世界也在聚焦“中国责任”。这个责任在国家外交战略中具有四层含义,即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体制的维护者和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社工作为“助人天使”,以尊重自决、平权参与、接纳他人的民主特质和博爱精神,以“同理心”的职业操守,天生具有和平、平等、合作、共赢的基因,将为实现地区和平发展,推动世界的平衡包容性发展交出自己的答卷,发挥独特的作用。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对民生问题“社工解法”和“中国解法”,符合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中国社会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具有人类共性,解决这些问题的社工服务制度与方法又是适应国家财政不富裕、社会福利制度不健全的基本国情的,因而更加适用发展中国家,这些是中国社工走出国门的基础。通过组建国家社工队,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社工技术援助,有利于提升国家外交行动的道德感和形象亲和力,更好服务国家外交大局,这是大势所趋。考虑上海市、深圳市和广州市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良好的发展氛围和专业社工集聚的优势,宜在全国率先组建国际社工队培训基地,代表国家,也代表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开展面向东盟、中亚、西亚、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的对外援助。
二、专业社工“国家队”的基本职能
社工走出国门,为国际朋友提供专业服务,即开展“社工外交”,依赖民间力量。大力培育社工社会组织,引导和鼓励开展境外服务,是开展二轨外交,提升社会组织对外交往能力的需要。社工外交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救灾减灾活动中的外交活动,对地震、海啸、旱灾等危机地区提供的社工援助,包括社会功能恢复、社会关系重建、个体心理重建以及官民冲突的调解。另一类是国家在特定地区域内开展的双边“社工外交”,包括派遣社工队、提供社会问题化解资金及设施设备、帮助组建社工机构、提供社工培训等。通过“社工外交”实践,传递了中国的文化理念,表达了关切异国民生之情,增进了中国与受援国的友好情谊,从而提升中国的道德感召力、国家形象亲和力,有利于形成受援国对华政策的良好基础,亦对培育国家软实力具有一定贡献。
三、专业社工“国家队”的运行机制
民政部授权中国社工协会负责牵头组建专业社工“国家队”,地方民政局和社工协会协助,重点建立三项工作机制。(一)培训机制。建立外交(外事)部门定期培训队员的制度,通过培训牢记使命,“真正成为中国在驻在国的窗口和形象大使”。社工协会应与外交(外事)部门通力协作,共同开发编写培训教材,内容涉及语言学习、我国外交政策、安全、保密、外事与财务纪律、国外工作注意事项、涉外礼仪、专业技能、受援国政治、社会基本情况和社工队管理规章制度。(二)派遣机制。在全国范围内优选受援国亟待解决社会问题领域的社工人才,保障重点“病种”、“发展域”的社工力量。探索培训人员和一线社工的比例,加大对受援国本土社工人才的培育。(三)定期轮换机制。参考国家医疗队的做法,采取每半年轮换一半社工队员的做法,留下一半“老队员”便于工作交接,避免重新熟悉情况,促进对当地情况的了解掌握能够“接力式”不断深入。(作者为社工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为社工中国网特邀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网站无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