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深圳市专业社工人才“招工难”与“流失快”并存。供不应求情况已到了损害服务质量的地步,招收了大量非持证的所谓“储备社工”,同时社工骨干快速流失。
一、供不应求的原因
从全国看,社工人才供不应求,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是在实际社会工作岗位多年的存量人才考取证书的人数偏少。但由于深圳市社工制度建设起步快于除上海市以外的国内城市,客观上形成的香港督导带徒、当年薪酬水平、免费培训等“洼地”政策吸引了全国社工人才慕名应聘,一度数年供大于求,出现了选人特点的“买方市场”。比如许多机构要求优秀大学毕业生、班干部、优秀论文者等等才能优先录用。
2012年以来,深圳市社工人才供给出现严重的供不应求现象,招聘社工的报名与录用人数比为1:1,出现行业性丧失优选空间的现象,类似商务领域的“买方市场”向“卖方市场”转变。这源于对社工人才供需矛盾的误判。2011年开始,深圳市全面铺开居委会层面(而非街道层面)的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新增需求量猛增到2400名(一个社区服务中心要求配置4名专业社工,共600个居委会),人才严重供不应求的拐点出现。仅社区服务中心一个项目所需专业社工增量相当于2011年全市注册社工(1270名)的2倍。
二、快速流失的原因
据统计,2012年,离深不离行和转行的社工比例高达18%,为近年来峰值(2008—2011年流失率分别为8.3%、11.8%、13.2%、17.6%),社工人才呈快速流失之势。据调查,早期第一批、第二批在深社工不足30%,有经验者流失七成多。流失原因可概括为“四外迁”、“四转行”、“一失源”。
(一)薪酬“双低”外迁一批。深圳市一线社工月实发工资(扣除税收、公积金和社保金)为3600—4100元,绝对值低于东莞(4300元以上)、高于广州市100元左右,与中山市基本持平。深圳市一线社工的薪酬水平相当于新录入公务员的1/2,而广州市相当于省直机关科员薪酬的2/3,深圳市相对值较低。2013年12月11日深圳市升阳升社会工作服务社黎燕虹社工死亡,深圳市社会保险基金管理局启动了监察询问,随即提高了社保缴付标准,而社工薪酬总量未涨,实发工资反而下降。于是人心更加思走。在深圳市,社工工资被群众界定为“中低收入水平”,而在广州市被界定为“中等收入水平”。人才往高薪区流动,造成社工人才外迁。
(二)城际升职外迁一批。本市周边地区,如广州市、东莞市面向我市招聘项目主任、社区服务中心主任、机构部长、机构副总干事、机构总干事等领导职位。由于“身价高”、“薪酬高”、创业平台大,令年轻的社工趋之若鹜,造成社工人才外迁。
(三)创业“羽丰”外迁一批。作为全国专业社工两个“摇篮”之一的深圳市(另一处在上海市),在开启之初吸引了全国的社工人才来深创业,运作六年来,成长了一批业务骨干。他们报效家乡或母校城市的异地创业冲动强烈,一旦条件成熟,纷纷落户他乡领办或合办社工机构,并带走一批业务骨干。
(四)政府欠薪外迁一批。由于市级财政部门对直接拨付社会组织存在顾虑,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周期长,经费拨付程序不畅,效率不高,导致大量拖欠社工机构服务经费。一些财力单薄的小机构无力垫付员工工资和日常开支,导致社工怨声载道,愤而离职,到其他城市上岗。
(五)适龄青年困于生计转行一批。社工入职后,除非考取督导或升职,深圳市社工机构普遍年度加薪100-200元,未拉开新老员工收入差距,且增幅低。伴随结婚置家、买房等适龄消费需求的正常膨胀,社工无力消费,渐感心寒。为求生计,一旦条件成熟,不可避免地离开本行或到社工薪酬更高的城市谋生。
(六)内部竞争失利转行一批。竞争上岗领导职位是深圳社工机构的普遍做法,但是岗位社工自认为处于劣势,心中不平。经用人单位同意是社工入岗、离岗的必须程序,“好用”的社工通常被单位“固化”使用,时间一长,技能单一,又欠缺机构人脉,导致在竞争上岗中失去优势。许多一线岗位社工认为升迁无望,于是转行。
(七)专业空间收窄转行一批。本市社工机构内部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一些机构的学习氛围不浓,不善于知识管理,不具备研发能力,导致员工学习知识、提高业务、攻坚难题的空间较小。因不能够满足求知欲和进取心强的社工需要,促使其转行。
(八)商业运作转行一批。众多社工抱着公益心入行,一旦发现置身于商业运作的单位环境,内心备受煎熬,诱发转行。本市一些社工机构法人讲究赢利,以追求订单为核心,重成本考核,轻服务质量,人为压低社工工作经费标准,舍不得让社工接受培训,运作带有较强的商业色彩。正是商业文化与公益文化冲突,伤了社工的心。经一段时间权衡后,转行者居多。这些社工基本上是业务骨干。
(九)城市“消磁”失源一批。近年来,深圳市和上海市一直被公认为国内社工行业最具磁力的城市,这得益于启动早、岗位开发多和制度相对完善。随着广州市、北京市和二线城市大手笔开发社工岗位,地区比较优势或“洼地效应”开始外移,社工人才尤其是业务骨干出于前述的薪酬、升职、专业提升、文化认同等原因,加上生活成本低、方言、故乡的因素,陆续流向这些城市。深圳市的“磁力”明显减弱,不再是社工的首选城市,从源头上流失了一批社工。(作者为社工中国网特约评论员)
本文为社工中国网特邀原创首发,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与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与网站无关。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